2012-02-03

共工:讓日月星辰移傾西北,水潦塵埃歸地東南

[2012.02.03] 整理《 淮南子/天文訓》,當中一則古事: 
「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,怒而觸不周之山,天柱折,地維絕。天傾西北,故日月星辰移焉;地不滿東南,故水潦塵埃歸焉。 」張雙棣(1997,第251頁)引錢塘語云事見 《 列子/湯問》篇,並指出此是古 【 蓋天之說】。

然則,錢塘認為《列子/湯問》的年代要早於《淮南子》。《淮南子》的特色在於其成書年代明確,堪可相較的前漢先秦文獻唯有《呂氏春秋》。

查《列子》,其言比較像是順帶一提,內容概與《淮南子》同,皆是言「天傾西北,日月辰星就焉;地不滿東南,故百川水潦歸焉」。

就人、事而言,則是指共工與顓頊爭帝之經過。共工的作法則是「怒觸不周之山」。
這裡,夏革似乎沒有再深究:天之不足為何是女媧氏練五色石以補其闕?而立四極與補闕有何干係?(似乎是四極之一便為不周山?)在共工氏觸不周山之前,天地的日月星辰如何運行?




列子/湯問 》 原是殷湯問夏革物之由來、邊際等問題,夏革答覆的末段提到了女媧、共工的傳說:
革曰:「朕東行至營,人民猶是也。問營之東,復猶營也。西行至豳,人民猶是也。問豳之西,復猶豳也。朕以是知四海、四荒、四極之不異是也。故大小相含,無窮極也。含萬物者,亦如含天地。含萬物也故不窮,含天地也故無極。朕亦焉知天地之表不有大天地者乎?亦吾所不知也。然則天地亦物也。物有不足,故昔者女媧氏練五色石以補其闕;斷鼇之足以立四極。其後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,怒而觸不周之山,折天柱,絕地維;故天傾西北,日月辰星就焉;地不滿東南,故百川水潦歸焉。」


《》『』「」【】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