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子村“宝刀”探谜:祭刀仪式很奇特
基本上這是一個我個人的讀史筆記,並非針對方術的內容記錄及發表看法,而是因應針對於一本書的啟發,而開始讀史,尤其是漢以前的歷史,對於當時由"史"所關聯的相關,基本的整理會針對禮樂、律曆、祭祀、及在史書裡這些面相裡的各種事。
2010-10-25
祭刀
城子村“宝刀”探谜:祭刀仪式很奇特
2010-10-24
驚蟄為正月中,雨水為二月節?
2010-10-20
明器
《禮記/檀弓下》:“其曰明器,神明之也。涂车刍灵,自古有之,明器之道也。” 孔子謂為明器者,知喪道矣,備物而不可用也。哀哉!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。不殆於用殉乎哉。其曰明器,神明之也。塗車芻靈,自古有之,明器之道也。孔子謂為芻靈者善,謂為俑者不仁,殆於用人乎哉!《礼记·檀弓上》:孔子曰:「之死而致死之,不仁而不可為也;之死而致生之,不知而不可為也。是故,竹不成用,瓦不成味,木不成斫,琴瑟張而不平,竽笙備而不和,有鐘磬而無簨虡,其曰明器,神明之也。」
《禮記/檀弓上》:仲憲言於曾子曰:「夏后氏用明器,示民無知也;殷人用祭器,示民有知也;周人兼用之,示民疑也。」曾子曰:「其不然乎!其不然乎!夫明器,鬼器也;祭器,人器也;夫古之人,胡為而死其親乎?」公叔木有同母異父之昆弟死,問於子游。子游曰:「其大功乎?」狄儀有同母異父之昆弟死,問於子夏,子夏曰:「我未之前聞也;魯人則為之齊衰。」狄儀行齊衰。今之齊衰,狄儀之問也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宋襄公葬其夫人,醯醢百甕。曾子曰:「既曰明器矣,而又實之。」《礼记·檀弓上》:孔子之喪,有自燕來觀者,舍於子夏氏。子夏曰:「聖人之葬人與?人之葬聖人也。子何觀焉?昔者夫子言之曰:『吾見封之若堂者矣,見若坊者矣,見若覆夏屋者矣,見若斧者矣。』從若斧者焉。馬鬣封之謂也。今一日而三斬板,而已封,尚行夫子之志乎哉!」婦人不葛帶。有薦新,如朔奠。既葬,各以其服除。池視重溜。君即位而為椑,歲一漆之,藏焉。復、楔齒、綴足、飯、設飾、帷堂并作。父兄命赴者。君復於小寢、大寢,小祖、大祖,庫門、四郊。喪不剝,奠也與?祭肉也與?既殯,旬而布材與明器。朝奠日出,夕奠逮日。父母之喪,哭無時,使必知其反也。練,練衣黃裡、縓緣,葛要絰,繩屨無絇,角瑱,鹿裘衡長袪,袪裼之可也。
下段為禮記喪服小記裡的注及疏禮記正義陳器之道,多陳之而省納之可也,省陳之而盡納之可也。多陳之,謂賓客之就器也,以多為榮。省陳之,謂主人之明器也,以節為禮。○省,所領反,下及注同。
[疏]「陳器」至「可也」。正義曰:此一節論以明器送葬之事。○「陳器之道,多陳之」者,謂朋友賓客,贈遺明器,多陳列之以為榮也。○「而省納之可也」者,雖復多陳,不可盡納入壙,故省少納之可也。以納有常數故也。○「省陳之而盡納之可也」者,謂主人所作明器,依禮有限,故省陳之。省陳既少,而盡納之於壙可也。○注「多陳」至「為禮」。○正義曰:云「謂賓客之就器也」者,而遺死者謂之「就」者,以其可用故也。故《既夕禮》注云:「就,猶善也。」贈無常,唯玩好所有也。總而言之,亦曰明器。故《宰夫》云:「凡吊,與其幣器。」注云:「器,所致明器也。」是賓客致者,亦曰明器也。云「省陳之,謂主人之明器也」者,此正明器主人所作,故上《檀弓》云「旬而布材與明器」,又《檀弓》云「竹不成用,瓦不成沬」之屬是也。
禮記正義四十一雜記上醴者,稻醴也。甕、甒、筲、衡,實見間,而後折入。此謂葬時藏物也。衡,當為桁,所以庪甕、甒之屬,聲之誤也。實見間,藏於見外、槨內也。折,承席也。○甕,於貢反,盛醯醢之器。甒音武,瓦器。筲,所交反,竹器。衡,依注作桁,戶剛反,徐戶庚反,庪也。見音間廁之間,棺衣也,注同。間如字,注同,徐古莧反。一解云:鄭合見、間二字,共為□字,音古辯反。折,之設反,注同,形如床,無足也。庪,九委反,又九偽反,徐居綺反,字亦作庋,同。 [疏]「醴者」至「折入」。○正義曰:此一經是送葬所藏之物。○「醴者,稻醴也」者,言此醴是稻米所為。○「甕」者,盛醯、醢。○「甒」者,盛醴、酒。○「筲」者,盛黍、稷。○「衡」者,以大木為桁,置於地,所以庪舉於甕、甒之屬。○「實見間」,見謂棺外之飾,言實此甕、甒、筲等於見外、槨內二者之間,故云「實見間」。○「而後折入」者,折謂槨上承席,實物槨內既畢,然後以此承席加於槨上。○注「此謂」至「席也」。○正義曰:知「葬時藏物也」者,言此甕、甒、筲、衡等葬時所藏之物。皇氏云:「甕、甒、筲,明器也。故實此醴與醯醢之屬。」云「實見間,藏於見外槨內也」者,按《既夕禮》:「乃窆,藏器於旁,加見。」注云:「器,用器、役器也。」見,棺飾也。先言「藏器」,乃云「加見」者,「器」在「見」內也。《既夕禮》又云:「藏苞、筲於旁。」注云:「於旁者,在見外也。」不言甕、甒、饌,相次可知。知是「藏於見外、槨內」者,則見內是用器、役器,見外是明器也。此是士禮,略,實明器耳。大夫以上,則兼有人器、明器也。人器實,明器虛。云「折,承席也」者,按《既夕禮》注云:「折猶庪也。方鑿連木為之,蓋如床,而縮者三,橫者五,無簀。窆事畢,加之壙上,以承抗席。」是也。
左傳昭公十五年十二月.晉荀躒如周葬穆后.籍談為介.既葬除喪.以文伯宴.樽以魯壺.王曰.伯氏.諸侯皆有以鎮撫王室.晉獨無有.何也.文伯揖籍談對曰.諸侯之封也.皆受明器於王室.以鎮撫其社稷.故能薦彝器於王.晉居深山.戎狄之與鄰.而遠於王室.王靈不及.拜戎不暇.其何以獻器.王曰.叔氏而忘諸乎.叔父唐叔.成王之母弟也.其反無分乎.密須之鼓.與其大路.文所以大蒐也.闕鞏之甲.武所以克商也.唐叔受之.以處參虛.匡有戎狄.其後襄之二路.鏚鉞秬鬯.彤弓虎賁.文公受之.以有南陽之田.撫征東夏.非分而何.夫有勳而不廢.有績而載.奉之以土田.撫之以彝器.旌之以車服.明之以文章.子孫不忘.所謂福也.福祚之不登.叔父焉在.且昔而高祖孫伯黶司晉之典籍.以為大政.故曰籍氏.及辛有之二子董之.晉於是乎有董史.女司典之後也.何故忘之.籍談不能對.賓出.王曰.籍父其無後乎.數典而忘其祖.籍談歸以告叔向.叔向曰.王其不終乎.吾聞之.所樂必卒焉.今王樂憂.若卒以憂.不可謂終.王一歲而有三年之喪二焉.於是乎以喪賓宴.又求彝器.樂憂甚矣.且非禮也.彝器之來.嘉功之由.非由喪也.三年之喪.雖貴遂服.禮也.王雖弗遂.宴樂以早.亦非禮也.禮.王之大經也.一動而失二禮.無大經矣.言以考典.典以志經.忘經而多言.舉典將焉用之。
班固白虎通卷七三教夏後氏用明器,殷人用祭器,周人兼用之何?謂曰:夏後氏教以忠,故先明器,以奪孝子之心也。殷教以敬,故先祭器,敬之至也。周人教以文,故兼用之,周人意至文也。孔子曰:「之死而致死之,不仁而不可為也;之死而致生之,不知而不可為也。」故有死道焉,以奪孝子之心也;有生道焉,使人勿倍也。故竹器不成用,木器不成斫,瓦器不成沫,琴瑟張而不平,竽笙備而不和,有鐘磬而無□□縣,示備物而不可用也。孔子曰:「為明器者善,為俑者不仁。塗車羞靈,自古有之。言今古皆然也。」
唐戴孚廣異記浚儀王氏浚儀王氏,士人也。其母葬,女婿裴郎飲酒醉,入冢臥棺後,家人不知,遂掩壙。後經數日不見,裴郎家誣為王氏所殺,遂相訟。王氏實無此,舉家思慮,葬日恐在壙中。遂開壙得之,氣息奄奄。以粥灌之,數日平復。說雲,初葬之夕,酒向醒,無由得出。舉目竊視,見人無數,文柏為堂,宅宇甚麗。王氏先亡長幼皆集。眾鬼見裴郎,甚驚,其間一鬼曰:「何不殺之?」妻母雲:「小女幼稚仰此,奈何欲殺?」苦爭得免。既見長筵美饌,歌樂歡洽。俄聞雲:「喚裴郎。」某懼不敢起,又聞群婢連臂踏歌,詞曰:「柏堂新成樂未央,回來回去繞裴郎。」有一婢名穠華,以紙燭燒其鼻準,成瘡,痛不可忍,遂起遍拜。諸鬼等頻令裴郎歌舞。饑請食,妻母雲:「鬼食不堪。」令取瓶中食與之。如此數夜,奴婢皆是明器,不復有本形像。
本草經集註<目录>玉石三品\上品 <篇名>滑石 内容:味甘,寒、大寒,无毒。主治身热,泄 ,女子乳难,癃闭,利小便,荡胃中积聚寒热, 益精气,通九窍六腑津液,去留结,止渴,令人利中。久服轻身,耐饥,长年。一名液石, 一名共石,一名脱石,一名 石。生赭阳山谷,及太山之阴,或掖北白山,或卷山,采无时。 (石苇为之使,恶曾青。) 滑石色正白,《仙经》用之以为泥。又有冷石,小青黄,性并冷利,亦能熨油污衣物。 今出湘州、始安郡诸处。初取软如泥,久渐坚强,人多以作冢中明器物,并散热人用之,不 正入方药。赭阳县先属南阳,汉哀帝置,明《本经》所注郡县,必是后汉时也。掖县属青州 东莱,卷县属司州荣阳。(《新修》二三页,《大观》卷三,《政和》八八页)
[唐]蘇敬《新修本草》<目錄>卷第三 <篇名>滑石 內容:味甘,寒、大寒,無毒。主身熱、泄,女子乳難,癃閉,利小便,蕩胃中積聚寒熱 ,益精氣,通九竅六腑津液,去留結,止渴,令人利中。久服輕身,耐饑,長年。一名液 石 無時。 石葦為之使,惡曾青。滑石色正白,《仙經》用之以為泥。又有冷石,小青黃,性並冷 利, 亦能熨油汙衣物。今出湘州、始安郡諸處。初取軟如泥,久漸堅強,人多以作冢中明器物 ,並散熱人用之,不正入方藥。赭陽縣先屬南陽,漢哀帝置,明《本經》所註郡縣,必是後 漢時也。掖縣屬青州東萊,卷縣屬司州榮陽。 〔謹案〕此石所在皆有。嶺南始安出者,白如 凝脂,極軟滑。其出掖縣者,理粗質青白黑點,惟可為器,不堪入藥。齊州南山神通寺南谷 亦大有,色青白不佳,至於滑膩,猶勝掖縣者。
《皇明異典述》
[宋]歐陽修等。新唐書卷百十三唐臨傳
[宋]歐陽修等。新唐書卷九三李勣列傳
[明]葉盛水東日記/卷二
[北齊]顏之推顏氏家訓/卷七
[清]康有為孔子改制考卷三
閱微草堂筆記/卷5
閱微草堂筆記/卷16
《》『』「」【】
2010-10-19
《晉書/職官志》
《》『』「」【】
《後漢書百官志一》
汉之初兴,承继大乱,兵不及戢,法度草创,略依秦制,后嗣因循。至景帝,感吴楚之难,始抑损诸侯王。及至武帝,多所改作,然而奢广,民用匮乏。世祖中兴,务从节约,并官省职,费减亿计,所以补复残缺,及身未改,而四海从风,中国安乐者也。 昔周公作《周官》,分职著明,法度相持,王室虽微,犹能久存。今其遗书,所以观周室牧民之德既至,又其有益来事之范,殆未有所穷也。故新汲令王隆作《小学汉官篇》,诸文倜说,较略不究。唯班固著《百官公卿表》,记汉承秦置官本末,讫于王莽,差有条贯;然皆孝武奢广之事,又职分未悉。世祖节约之制,宜为常宪,故依其官簿,粗注职分,以为《百官志》。凡置官之本及中兴所省,无因复见者,既在《汉书·百官表》,不复悉载。 太傅,上公一人。本注曰:掌以善导,无常职。世祖以卓茂为太傅,薨,因省。其后每帝初即位,辄置太傅录尚书事,薨,辄省。 太尉,公一人。本注曰:掌四方兵事功课,岁尽即奏其殿最而行赏罚。凡郊祀之事,掌亚献;大丧则告谥南郊。凡国有大造大疑,则与司徒、司空通而论之。国有过事,则与二公通谏争之。世祖即位,为大司马。建武二十七年,改为太尉。 长史一人,千石。本注曰:署诸曹事。 掾史属二十四人。本注曰:《汉旧注》东西曹掾比四百石,余掾比三百石,属比二百石,故曰公府掾,比古元士三命者也。或曰,汉初掾史辟,皆上言之,故有秩比命士,其所不言,则为百石属。其后皆自辟除,故通为百石云。西曹主府史署用。东曹主二千石长史迁除及军吏。户曹主民户、祠祀、农桑。奏曹主奏议事。辞曹主辞讼事。法曹主邮驿科程事。尉曹主卒徒转运事。贼曹主盗贼事。决曹主罪法事。兵曹主兵事。金曹主货币、盐、铁事。仓曹主仓谷事。黄阁主簿录省从事。 令史及御属二十三人。本注曰:《汉旧注》公令史百石,自中兴以后,注不说石数。御属主为公卿。阁下令史主阁下威仪事。记室令史主上章表报书记。门令史主府门。其余令史,各典曹文书。 司徒,公一人。本注曰:掌人民事。凡教民孝悌、逊顺、谦俭,养生送死之事,则议其制,建其度。凡四方民事功课,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。凡郊祀之事,掌省牲视氵翟,大丧则掌奉安梓宫。凡国有大疑大事,与太尉同。世祖即位,为大司徒,建武二十七年,去「大」。 长史一人,千石。掾属三十一人。令史及御属三十六人。本注曰:世祖即位,以武帝故事置司直,居丞相府,助督录诸州,建武十八年省也。 司空,公一人。本注曰:掌水土事。凡营城起邑、浚沟洫、修坟防之事,则议其利,建其功。凡四方水土功课,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。凡郊祀之事,掌扫除、乐器,大丧则掌将校复土。凡国有大造大疑,谏争,与太尉同。世祖即位,为大司空,建武二十七年,去「大」。 属长史一人,千石。掾属二十九人。令史及御属四十二人。 将军,不常置。本注曰:掌征伐背叛。比公者四:第一大将军,次骠骑将军,次车骑将军,次卫将军。又有前、后、左、右将军。 初,武帝以卫青数征伐有功,以为大将军,欲尊宠之。以古尊官唯有三公,皆将军始自秦、晋,以为卿号,故置大司马官号以冠之。其后霍光、王凤等皆然。成帝绥和元年,赐大司马印绶,罢将军官。世祖中兴,吴汉以大将军为大司马,景丹为骠骑大将军,位在公下,及前、后、左、右杂号将军众多,皆主征伐,事讫皆罢。明帝初即位,以弟东平王苍有贤才,以为骠骑将军;以王故,位在公上,数年后罢。章帝即位,西羌反,故以舅马防行车骑将军征之,还后罢。和帝即位,以舅窦宪为车骑将军,征匈奴,位在公下;还复有功,迁大将军,位在公上;复征西羌,还免官,罢。安帝即位,西羌寇乱,复以舅邓骘为车骑将军征之,还迁大将军,位如宪,数年复罢。自安帝政治衰缺,始以嫡舅耿宝为大将军,常在京都。顺帝即位,又以皇后父、兄、弟相继为大将军,如三公焉。 长史、司马皆一人,千石。本注曰:司马主兵,如太尉。从事中郎二人,六百石。本注曰:职参谋议,掾属二十九人。令史及御属三十一人。本注曰:此皆府员职也。又赐官骑三十人及鼓吹。 其领军皆有部曲。大将军营五部,部校尉一人,比二千石;军司马一人,比千石。部下有曲,曲有军候一人,比六百石。曲下有屯,屯长一人,比二百石。其不置校尉部,但军司马一人。又有军假司马、假候,皆为副贰。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,其兵多少各随时宜。门有门侯。其余将军,置以征伐,无员职,亦有部曲、司马、军候以领兵。其职吏部集各一人,总知营事。兵曹掾史主兵事器械。禀假掾史主禀假禁司。又置外刺、刺奸,主罪法。 明帝初置度辽将军,以卫南单于众新降有二心者,后数有不安,遂为常守。
《漢書/百官公卿表》
《》『』「」【】
2010-10-18
離騷
帝高陽之苗裔兮,朕皇考曰伯庸。 攝提貞于孟陬兮,惟庚寅吾以降。
皇覽揆余初度兮,肇錫余以嘉名。名余曰正則兮,字余曰靈均。
紛吾既有此內美兮,又重之以脩能。扈江離與辟芷兮,紐秋蘭以為佩。
汩余若將不及兮,恐年歲之不吾與。朝搴阰之木蘭兮,夕攬洲之宿莽。
日月忽其不淹兮,春與秋其代序。惟草木之零落兮,恐美人之遲暮。
不撫壯而棄穢兮,何不改乎此度?乘騏驥以馳騁兮,來吾道夫先路。
昔三后之純粹兮,固衆芳之所在。雜申椒與菌桂兮,豈維紐夫蕙茝?
彼堯舜之耿介兮,既遵道而得路。何桀紂之昌披兮,夫唯捷徑以窘步。
惟黨人之偷樂兮,路幽昧以險隘。豈余身之憚殃兮,恐皇輿之敗績。
忽奔走以先後兮,及前王之踵武。荃不察余之忠情兮,反信讒而齌怒。
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,忍而不能舍也。指九天以為正兮,夫唯靈脩之故也。
初既與余成言兮,後悔遁而有他。余既不難離別兮,傷靈脩之數化。
余既滋蘭之九畹兮,又樹蕙之百畝。畦留夷與揭車兮,雜杜衡與芳芷。
冀枝葉之峻茂兮,願竢時乎吾將刈。雖萎絕其亦何傷兮,哀衆芳之蕪穢。
衆皆競進以貪婪兮,憑不猒乎求索。羌內恕己以量人兮,各興心而嫉妒。
忽馳騖以追逐兮,非余心之所急。老冉冉其將至兮,恐脩名之不立。
朝飲木蘭之墜露兮,夕餐秋菊之落英。苟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,長顑頷亦何傷?
攬木根以結茝兮,貫薜荔之落蕊。矯菌桂以紉蕙兮,索胡繩之纚纚。
謇吾法夫前脩兮,非時俗之所服。雖不周於今之人兮,願依彭咸之遺則。
長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艱。余雖好脩姱以鞿羈兮,謇朝誶而夕替。
既替余以蕙纕兮,又申之以攬茝。亦余心之所善兮,雖九死其猶未悔。
怨靈脩之浩蕩兮,終不察夫民心。衆女嫉余之蛾眉兮,謠諑謂余以善淫。
固時俗之工巧兮,偭規矩而改錯。背繩墨以追曲兮,競周容以為度。
忳鬱邑余侘傺兮,吾獨窮困乎此時也。寧溘死以流亡兮,余不忍為此態也。
鷙烏之不羣兮,自前世而固然。何方圜之能周兮,夫孰異道而相安。
屈心而抑志兮,忍尤而攘詬。伏清白以死直兮,固前聖之所厚。
悔相道之不察兮,延佇乎吾將反。回朕車以復路兮,及行迷之未遠。
步余馬於蘭臯兮,馳椒丘且焉止息。進不入以離尤兮,退將復脩吾初服。
製芰荷以為衣兮,集芙蓉以為裳。不吾知其亦已兮,苟余情其信芳。
高余冠之岌岌兮,長余佩之陸離。芳與澤其雜糅兮,唯昭質其猶未虧。
忽反顧以遊目兮,將往觀乎四荒。佩繽紛其繁飾兮,芳菲菲其彌章。
民生各有所樂兮,余獨好脩以為常。雖體解吾猶未變兮,豈余心之可懲。
女嬃之嬋媛兮,申申其詈予。曰鯀婞直以亡身兮,終然殀乎羽之野。
汝何博謇而好脩兮,紛獨有此姱節。薋菉葹以盈室兮,判獨離而不服。
衆不可戶說兮,孰云察余之中情。世並舉而好朋兮,夫何煢獨而不予聽。
依前聖以節中兮,喟憑心而歷玆。濟沅湘以南征兮,就重華而敶詞:
啟《九辯》與《九歌》兮,夏康娛以自縱。不顧難以圖後兮,五子用失乎家巷。
羿淫遊以佚畋兮,又好射夫封狐。固亂流其鮮終兮,浞又貪夫厥家。
澆身被服強圉兮,縱欲而不忍。日康娛而自忘兮,厥首用夫顛隕。
夏桀之常違兮,乃遂焉而逢殃。后辛之菹醢兮,殷宗用而不長。
湯禹儼而祗敬兮,周論道而莫差。舉賢而授能兮,循繩墨而不頗。
皇天無私阿兮,覽民德焉錯輔。夫維聖哲以茂行兮,苟得用此下土。
瞻前而顧後兮,相觀民之計極。夫孰非義而可用兮,孰非善而可服。
阽余身而危死兮,覽余初其猶未悔。不量鑿而正枘兮,固前脩以菹醢。
曾歔欷余鬱邑兮,哀朕時之不當。攬茹蕙以掩涕兮,霑余襟之浪浪。
跪敷衽以陳辭兮,耿吾既得此中正;駟玉虬以乘鷖兮,溘埃風余上征。
朝發軔於蒼梧兮,夕余至乎縣圃;欲少留此靈瑣兮,日忽忽其將暮。
吾令義和弭節兮,望崦嵫而勿迫。路曼曼其脩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。
飲余馬於咸池兮,總余轡乎扶桑。折若木以拂日兮,聊逍遙以相羊。
前望舒使先驅兮,後飛廉使奔屬。鸞皇為余先戒兮,雷師告余以未具。
吾令鳳鳥飛騰兮,繼之以日夜。飄風屯其相離兮,帥雲霓而來御。
紛緫緫其離合兮,斑陸離其上下。吾令帝閽開關兮,倚閶闔而望予。
時曖曖其將罷兮,結幽蘭而延佇。世溷濁而不分兮,好蔽美而嫉妒。
朝吾將濟於白水兮,登閬風而緤馬。忽反顧以流涕兮,哀高丘之無女。
溘吾遊此春宮兮,折瓊枝以繼佩。及榮華之未落兮,相下女之可詒。
吾令豐隆椉雲兮,求宓妃之所在。解佩纕以結言兮,吾令蹇脩以為理。
紛緫緫其離合兮,忽緯繣其難遷。夕歸次於窮石兮,朝濯髮乎洧盤。
保厥美以驕傲兮,日康娛以淫遊。雖信美而無禮兮,來違棄而改求。
覽相觀於四極兮,周流乎天余乃下。望瑤臺之偃蹇兮,見有娀之佚女。
吾令鴆為媒兮,鴆告余以不好。雄鳩之鳴逝兮,余猶惡其佻巧。
心猶豫而狐疑兮,欲自適而不可。鳳皇既受詒兮,恐高辛之先我。
欲遠集而無所止兮,聊浮遊以逍遙。及少康之未家兮,留有虞之二姚。
理弱而媒拙兮,恐導言之不固。世溷濁而嫉賢兮,好蔽美而稱惡。
閨中既以邃遠兮,哲王又不寤。懷朕情而不發兮,余焉能忍與此終古。
索藑茅以筳篿兮,命靈氛為余占之。曰:兩美其必合兮,孰信脩而慕之?
思九州之博大兮,豈唯是其有女?曰:勉遠逝而無狐疑兮,孰求美而釋女?
何所獨無芳草兮,爾何懷乎故宇?世幽昧以昡曜兮,孰云察余之善惡。
民好惡其不同兮,惟此黨人其獨異。戶服艾以盈要兮,謂幽蘭其不可佩。
覽察草木其猶未得兮,豈珵美之能當?蘇糞壤以充幃兮,謂申椒其不芳。
欲從靈氛之吉占兮,心猶豫而狐疑。巫咸將夕降兮,懷椒糈而要之。
百神翳其備降兮,九疑繽其並迎。皇剡剡其揚靈兮,告余以吉故。
日勉陞降以上下兮,求榘矱之所同。湯禹嚴而求合兮,摯咎繇而能調。
苟中情其好脩兮,何必用夫行媒。說操築於傅巖兮,武丁用而不疑。
呂望之鼓刀兮,遭周文而得舉。甯戚之謳歌兮,齊桓聞以該輔。
及年歲之未宴兮,時亦猶其未央。恐鵜鴃之先鳴兮,使百草為之不芳。
何瓊佩之偃蹇兮,衆薆然而蔽之。惟此黨人之不諒兮,恐嫉妒而折之。
時繽紛其變易兮,又何可以淹留。蘭芷變而不芳兮,荃蕙化而為茅。
何昔日之芳草兮,今直為此蕭艾也。豈其有他故兮,莫好脩之害也。
余以蘭為何恃兮,羌無實而容長。委厥美以從俗兮,苟得列乎衆芳。
椒專佞以慢慆兮,樧又欲充夫佩幃。既干進而務入兮,又何芳之能祗。
固時俗之流從兮,又孰能無變化。覽椒蘭其若玆兮,又況揭車與江離。
惟玆佩之可貴兮,委厥美而歷玆。芳菲菲而難虧兮,芬至今猶未沫。
和調度以自娛兮,聊浮游而求女。及余飾之方壯兮,周流觀乎上下。
靈氛既告余以吉占兮,歷吉日乎吾將行。折瓊枝以為羞兮,精瓊爢以為粻。
為余駕飛龍兮,雜瑤象以為車。何離心之可同兮,吾將遠逝以自疏。
邅吾道夫崑崙兮,路脩遠以周流。揚雲霓之晻藹兮,鳴玉鸞之啾啾。
朝發軔於天津兮,夕余至乎西極。鳳皇翼其承旂兮,高翱翔之翼翼。
忽吾行此流沙兮,遵赤水而容與。麾蛟龍使梁津兮,詔西皇使涉予。
路脩遠以多艱兮,騰衆車使徑待。路不周以左轉兮,指西海以為期。
屯余車其千乘兮,齊玉軑而並馳。駕八龍之婉婉兮,載雲旗之委蛇。
抑志而弭節兮,神高馳之邈邈。奏《九歌》而舞《韶》兮,聊假日以媮樂。
陟陞皇之赫戲兮,忽臨睨夫舊鄉。僕夫悲余馬懷兮,蜷局顧而不行。
亂曰:已矣哉,國無人莫我知兮,又何懷乎故都?
既莫足與為美政兮,吾將從彭咸之所居。
2010-10-12
(周)武王之封
《禮記/樂記》19.5
《》『』「」【】
《毀陳友諒廟》
《毀陳友諒廟》
《》『』「」【】
2010-10-09
《鲧禹治水神话新探》
《》『』「」【】
2010-10-08
黃河改道
黄河网 > 史志资料 > 黄河辞典 > G
史記的一些問題
- 「司馬遷所撰的《史記》本來有《三皇本紀》一篇,但《三皇本紀》很早已亡佚,在《漢書》已不見其目。唐代的司馬貞為了補上這闕漏,收集了當時所見的相關文獻,作了這篇《三皇本紀》。這篇《三皇本紀》雖然是補《史記》之闕,但也摻雜了不少神話,故不被奉為正史。」
- a. 何以得知《史記》本來有《三皇本紀》一篇?從《史記》至《漢書》共??年。
- b. 「摻雜了不少神話,故不被奉為正史」之說,很奇怪,《史記》本身即記錄了極多的【神話】!!
《》『』「」【】
《史記/秦始皇本紀》
2010-10-05
扁鵲見蔡桓公/齊桓候?
《韓非子/喻老》
有形之類,大必起於小;行久之物,族必起於少。故曰:「天下之難事必作于易,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細。」是以,欲制物者於其細也。故曰:「圖難於其易也,為大於其細也。」千丈之堤,以螻蟻之穴潰;百步之室,以突隙之煙焚。故曰: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,丈人之慎火也塗其隙,是以白圭無水難,丈人無火患。此皆慎易以避難,敬細以遠大者也。
扁鵲過齊,齊桓侯客之。入朝見,曰:「君有疾在腠理,不治將深。」桓侯曰:「寡人無疾。」
《》『』「」【】
2010-10-04
周官
《史記/魯周公世家》
《》『』「」【】
呂尚-姓名、封地
太公望呂尚者,東海上人。其先祖嘗為四岳,佐禹平水土甚有功。虞夏之際封於呂,或封於申,姓姜氏。夏商之時,申、呂或封枝庶子孫,或為庶人,尚其後苗裔也。本姓姜氏,從其封姓,故曰呂尚。
- 「其先祖嘗為【四岳】,佐禹平水土甚有功」《史記/齊太公世家》:【四岳】為官名?堯舜時嘗問於四岳。不知古文作【嶽】或【岳】?又四岳是否是四位大臣?與五嶽有否關聯?
- 「虞夏之際封於呂,或封於申,姓姜氏」《史記/齊太公世家》:呂、申今曰何地?
- 「夏商之時,申、呂或封枝庶子孫,或為庶人,尚其後苗裔也」《史記/齊太公世家》:古時的貴族最後變成庶人的經過如何?那麼家傳技藝是否有受傳?似乎沒有,《史記/魯周公世家》:「太公亦封於齊,五月而報政周公。周公曰:『何疾也?』,曰:『吾簡其君臣禮,從其俗為也』。」至少,可以推斷太公(?)懂君臣禮,而在治理齊國時以簡其禮以從俗為。
- 「本姓姜氏,從其封姓,故曰呂尚」《史記/齊太公世家》:從封姓是否是一個常態?是當時社會皆從俗如此,還是史書裡的後人追加之法?
《》『』「」【】
2010-10-02
禮書裡的"史"官及相關之官吏
官、史、吏
《爾雅 釋詁》:「寀、寮,官也。」
==《康熙字典 吏》==
《唐韻》力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良志切《正韻》力地切,𠀤音利。
四則說苑故事
晉文公與荊人戰於城濮,君問於咎犯。咎犯對曰:「服義之君,不足於信;服戰之君,不足於詐,詐之而已矣。」君問於雍季,雍季對曰:「焚林而田,得獸雖多,而明年無復也;乾澤而漁,得魚雖多,而明年無復也。詐猶可以偷利,而後無報。」遂與荊軍戰,大敗之。及賞,先雍季而後咎犯。侍者曰:「城濮之戰,咎犯之謀也!」君曰:「雍季之言,百世之謀也;咎犯之言,一時之權也,寡人既行之矣。」
城濮之戰,文公謂咎犯曰:「吾卜戰而龜熸。我迎歲,彼背歲。彗星見,彼操其柄,我操其標。吾又夢與荊王搏,彼在上,我在下,吾欲無戰,子以為何如?」咎犯對曰:「十戰龜熸,是荊人也。我迎歲,彼背歲,彼去我從之也。彗星見,彼操其柄,我操其標,以掃則彼利,以擊則我利。君夢與荊王搏,彼在上,君在下,則君見天而荊王伏其罪也。且吾以宋衛為主,齊秦輔我,我合天道,獨以人事固將勝之矣。」文公從之,荊人大敗。
孔子問漆雕馬人曰:「子事臧文仲、武仲、孺子容,三大夫者,孰為賢?」漆雕馬人對曰:「臧氏家有龜焉,名曰蔡;文仲立三年為一兆焉;武仲立三年為二兆焉;孺子容立三年為三兆焉,馬人立之矣。若夫三大夫之賢不賢,馬人不識也。」孔子曰:「君子哉!漆雕氏之子,其言人之美也,隱而顯;其言人之過也,微而著。故智不能及,明不能見,得無數卜乎?」
2010-10-01
一則諡號的爭議:周貞定王
《國語/卷三》伶州鳩論律
[2012.05.31] 因緣,查國語韋昭注,順便把這個段落細讀了一下。參見「國語中的農祥」「辰及相關字詞及事」。全文見此連結文件。
《國語/卷三/周語下》
王將鑄無射,問律于伶州鳩。對曰:「律所以立均出度也。
古之神瞽考中聲而量之以制,度律均鍾,百官軌儀,紀之以三,平之以六,成于十二,天之道也。
夫六,中之色也,故名之曰黃鍾,所以宣養六氣、九德也。由是第之:二曰太蔟,所以金奏贊陽出滯也。三曰姑洗,所以修潔百物,考神納賓也。四曰蕤賓,所以安靖神人,獻酬交酢也。五曰夷則,所以詠歌九則,平民無貳也。六曰無射,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,示民軌儀也。為之六間,以揚沈伏,而黜散越也。元間大呂,助宣物也。二間夾鍾,出四隙之細也。三間仲呂,宣中氣也。四間林鍾,和展百事,俾莫不任肅純恪也。五間南呂,贊陽秀也。六間應鍾,均利器用,俾應復也。 「律呂不易,無奸物也。細鈞有鍾無鎛,昭其大也。大鈞有鎛無鍾,甚大無鎛,鳴其細也。大昭小鳴,和之道也。和平則久,久固則純,純明則終,終復則樂,所以成政也,故先王貴之。」 王曰:「七律者何?」對曰:「昔武王伐殷,歲在鶉火,月在天駟,日在析木之津,辰在斗柄,星在天黿。星與日辰之位,皆在北維。顓頊之所建也,帝嚳受之。我姬氏出自天黿,及析木者,有建星及牽牛焉,則我皇妣大姜之姪伯陵之後,逄公之所憑神也。歲之所在,則我有周之分野也,月之所在,辰馬農祥也。我太祖后稷之所經緯也,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。自鶉及駟七列也。南北之揆七同也,凡人神以數合之,以聲昭之。數合聲和,然後可同也。故以七同其數,而以律和其聲,于是乎有七律。 「王以二月癸亥夜陳,未畢而雨。以夷則之上宮畢,當辰。辰在戌上,故長夷則之上宮,名之曰羽,所以藩屏民則也。王以黃鍾之下宮,布戎于牧之野,故謂之厲,所以厲六師也。以太蔟之下宮,布令于商,昭顯文德,底紂之多罪,故謂之宣,所以宣三王之德也。反及嬴內,以無射之上宮,布憲施舍于百姓,故謂之嬴亂,所以優柔容民也。」
討論:
1.
《》『』「」【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