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-10-12

《毀陳友諒廟》

[2010.10.12] 這是一則與官稱、祀儀有關的文章,取自[清]袁枚《新齊諧/卷十》




《毀陳友諒廟》

趙公錫禮,浙之蘭溪人,初選竹山令,調繁監利。下車之日,例應謁文廟及城隍神。吏啟:「有某廟者,當拈香。」公往視,廟有神像三人,雁行坐,俱王者衣冠,狀貌頗莊嚴。問何神,竟無知者。公欲毀其廟,吏不可,曰:「神素號顯赫,曆任官參謁頗肅,毀之恐觸神怒,禍且不測。」公歸搜志乘祀典,不載此神,乃擇日朝吏民於廟,手鐵鎖繫神頸曳之。神像瑰偉,非掊擊不能去。公曳之,應手而倒,三像碎於庭中。新其屋宇,改奉關帝。久之,竟無他異。公心終不懌,乃行文天師查之。得報牒云:「神係元末偽漢王陳友諒弟兄三人,兵敗,死鄱陽湖,部曲散去,為立廟荊州。建於元至正某年,毀於國朝雍正某年趙大夫之手,合享血食四百年。」


討論:
1. 此則袁枚僅敍事,但人、事、時皆詳,惟不列廟毁立之年,僅以某略稱。
2. 若從其觀念,顯屬於宿命,即此廟合當血食年數,時至則趙大夫即至以毁廟。
3. 毁廟後,「新其屋宇,改奉關帝」,是否為一般常態?又官方(清初)的關帝信仰如此之盛?(全書多關帝之信仰,why?)
4. 官稱趙【大夫】,何不稱縣令、太守等等符合之職稱,而以大夫稱?【大夫】是否有其歷史之意義?
5. 官到任之日,需謁文廟、城隍神。(何言【城隍神】不言【城隍廟】?)又此例之緣流?
6. 【天師】,在此又一重要事例。《新齊諧》中有不少【天師】之事。


==其他注釋==
周武王滅殷之後,未及下車,立即封黃帝之後於薊。見《禮記/樂記》。後用以指官吏赴任。《後漢書/卷七十六/循吏傳/劉寵》:「自明府下車以來,狗不夜吠,民不見吏。」


《》『』「」【】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