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-09-25

天官-00-人,源流

[2010.09.25] 開始回鍋,從天官書開始。大致上應該是幾個部份:源流-人體系-由《史記/天官書》、《漢書/天文志》、《淮南子/天文訓》,約略整理【天官】之內容及相關事項。


筆記:
「昔在顓頊,命南正重以司天,北正黎以司地。」《史記/太史公自序》
「唐虞之際,紹重黎之後,使復典之」《史記/太史公自序》
「至於夏商,故重黎氏世序天地。其在周,程伯休甫其後也。」《史記/太史公自序》
「太史公學天官於唐都,受易於楊何,習道論於黃子。」《史記/太史公自序》

太史公曰:自初生民以來,世主曷嘗不歷日月星辰?及至五家,三代,紹而明之,內冠帶,外夷狄,分中國為十有二州,仰則觀象於天,俯則法類於地。天則有日月,地則有陰陽。天有五星,地有五行。天則有列宿,地則有州域。三光者,陰陽之精,氣本在地,而聖人統理之。
」《史記/天官書》

「幽,厲以往,尚矣。所見天變,皆國殊窟穴,家占物怪,以合時應,其文圖籍,禨祥不法。是以孔子論六經,紀異而說不書。至天道命,不傳;傳其人,不待告;告非其人,雖言不著。」

昔之傳天數者:高辛之前,重,黎;於唐虞,羲,和;有夏,昆吾;殷商,巫咸;周室,史佚,萇弘;於宋,子韋;鄭則禆灶;在齊,甘公;楚,唐昧;趙,尹皋;魏,石申。

夫天運,三十歲一小變,百年中變,五百載大變;三大變一紀,三紀而大備:此其大數也。為國者必貴三五。上下各千歲,然後天人之際續備。」
太史公推古天變,未有可考於今者。蓋略以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間,日蝕三十六,彗星三見,宋襄公時星隕如雨。天子微,諸侯力政,五伯代興,更為主命。自是之後,眾暴寡,大并小。秦,楚,吳,越,夷狄也,為彊伯。田氏篡齊,三家分晉,並為戰國。爭於攻取,兵革更起,城邑數屠,因以饑饉疾疫焦苦,臣主共憂患,其察禨祥,候星氣尤急。」


近世十二諸侯七國相王,言從衡者繼踵,而皋,唐,甘,石因時務論其書傳,故其占驗,凌雜米鹽。二十八舍,主十二州,斗秉兼之,所從來久矣。秦之疆也,候在太白,占於狼弧。吳楚之疆,候在熒惑,占於鳥衡。燕齊之疆,候在辰星,占於虛危。宋鄭之疆,候在歲星,占於房心。晉之疆,亦候在辰星,占於參罰。」


「及秦并吞三晉,燕,代,自河,山以南者中國。中國於四海內,則在東南,為陽;陽則日,歲星,熒惑,填星;占於街南,畢主之。其西北則胡,貉,月氏諸衣旃裘引弓之民,為陰;陰則月,太白,辰星;占於街北,昴主之。故中國山川東北流,其維,首在隴,蜀,尾沒於勃,碣。是以秦,晉好用兵,復占太白,太白主中國;而胡,貉數侵掠,獨占辰星,辰星出入躁疾,常主夷狄。其大經也。此更為客主人。熒惑為孛,外則理兵,內則理政。故曰雖有明天子,必視熒惑所在。諸侯更彊,時菑異記,無可錄者。」


秦始皇之時,十五年彗星四見,久者八十日,長或竟天。其後秦遂以兵滅六王,并中國,外攘四夷,死人如亂麻。因以張楚并起,三十年之間,兵相駘藉。不可勝數。自蚩尤以來,未嘗若斯也。」


「項羽救鉅鹿,枉矢西流,山東遂合從諸侯,西坑秦人,誅屠咸陽。」


漢之興,五星聚於東井。平城之圍,月暈參,畢七重。諸呂作亂,日蝕,晝晦。吳楚七國叛逆,彗星數丈,天狗過梁野;及兵起,遂伏屍流血其下。元光,元狩,蚩尤之旗再見,長則半天。其後京師,師四出,誅夷狄者數十年,而伐胡尤甚。越之亡,熒惑守斗;朝鮮之拔,星茀於河戒;兵征大宛,星茀招搖:此其犖犖大者。若至委曲小變,不可勝道。由是觀之,未有不先形見而應隨之者也。」


「夫自漢之為天數者,星則唐都,氣則王朔,占歲則魏鮮。故甘,石歷五星法,唯獨熒惑有反逆行;逆行所守,及他星逆行,日月薄蝕,皆以為占。」


余觀史記,考行事,百年之中,五星無出而不反逆行,反逆行,嘗盛大而變色;日月薄蝕,行南北有時;此其大度也。故紫宮,房心,權衡,咸池,虛危列宿部星,此天之五官坐位也,為經,不移徙,大小有差,闊狹有常。水,火,金,木,填星,此五星者,天之五佐,為經緯,見伏有時,所過行贏縮有度。日變修德,月變省刑,星變結和。凡天變,過度乃占。國君彊大,有德者昌;弱小,飾詐者亡。大上修德,其次修政,其次修救,其次修禳,正下無之。」


夫常星之變希見,而三光之占亟用。日月暈適,雲風,此天之客氣,其發見亦有大運。然其與政事俯仰,最近大人之符。此五者,天之感動。為天數者,必通三五。終始古今,深觀時變,察其精粗,則天官備矣。  蒼帝行德,天門為之開。赤帝行德,天牢為之空。黃帝行德,天矢為之起。風從西北來,必以庚,辛。一秋中五至,大赦;三至,小赦。白帝行德,以正月二十日,二十一日,月暈圍,常大赦載,謂有太陽也。  一曰:白帝行德,畢,昴為之圍。圍三暮,德乃成;不三暮,及圍不合,德不成。二曰:以辰圍,不出其旬。  黑帝行德,天關為之動。天行德,天子更立年;不德,風雨破石。三能,三衡者,天廷也。客星出天廷,有奇令。」

討論:
1. 《史記/天官書》的內容,此書一開始便從中宮開始說星行運度之休咎徵祥,直到「太史公曰」,這全書的一大半,殆為太史記天官事之總整理。但在本書,在「太史公曰」之後,又略述了古天官的傳承或源流。這些天官事之順序大致上由記錄【斗垣】及其眾星開始,後及於四方(四宮)及二十八宿之纏度、三光五星等,並記錄事徵休咎。這佔了88%篇幅的內容,我極不懂,待加強了。古人對【史/太史/國史/家史】的訓練,單只觀星一項就頂難的。

2. 後段則是敍及各個時代裡的星氣之學的驗徵及重要性。



文獻:

《史記/天官書》
《史記/太史公自序》
《漢書/天文志》
《淮南子/天文訓》


《》『』「」【】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