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010.10.02] 整理。在讀了一個月的書之後,這之間的材料應再作個統整。
《太史公自序》
太史公既掌天官,不治民。有子曰遷。遷生龍門,耕牧河山之陽。年十歲,則誦古文。二十而南游江、淮,上會稽,探禹穴,闚九疑,浮於沅、湘;北涉汶、泗,講業齊、魯之都,觀孔子之遺風,鄉射鄒、嶧;戹困鄱、薛、彭城,過梁、楚以歸。於是遷仕為郎中,奉使西征巴、蜀以南,南略邛、笮、昆明,還報命。
是歲天子始建漢家之封,而太史公留滯周南,不得與從事,故發憤且卒。而子遷適使反,見父於河洛之間。太史公執遷手而泣曰:「余先周室之太史也。自上世嘗顯功名於虞夏,典天官事。後世中衰,絕於予乎?汝復為太史,則續吾祖矣。今天子接千歲之統,封泰山,而余不得從行,是命也夫,命也夫!余死,汝必為太史;為太史,無忘吾所欲論著矣。且夫孝始於事親,中於事君,終於立身。揚名於後世,以顯父母,此孝之大者。夫天下稱誦周公,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,宣周邵之風,達太王王季之思慮,爰及公劉,以尊后稷也。幽厲之後,王道缺,禮樂衰,孔子脩舊起廢,論詩書,作春秋,則學者至今則之。自獲麟以來四百有餘歲,而諸侯相兼,史記放絕。今漢興,海內一統,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,余為太史而弗論載,廢天下之史文,余甚懼焉,汝其念哉!」遷俯首流涕曰:「小子不敏,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,弗敢闕。」卒三歲而遷為太史令,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。五年而當太初元年,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,天曆始改,建於明堂,諸神受紀。
人:周公、孔子、太王王季、公劉、后稷
《》『』「」【】
太史公既掌天官,不治民。有子曰遷。遷生龍門,耕牧河山之陽。年十歲,則誦古文。二十而南游江、淮,上會稽,探禹穴,闚九疑,浮於沅、湘;北涉汶、泗,講業齊、魯之都,觀孔子之遺風,鄉射鄒、嶧;戹困鄱、薛、彭城,過梁、楚以歸。於是遷仕為郎中,奉使西征巴、蜀以南,南略邛、笮、昆明,還報命。
是歲天子始建漢家之封,而太史公留滯周南,不得與從事,故發憤且卒。而子遷適使反,見父於河洛之間。太史公執遷手而泣曰:「余先周室之太史也。自上世嘗顯功名於虞夏,典天官事。後世中衰,絕於予乎?汝復為太史,則續吾祖矣。今天子接千歲之統,封泰山,而余不得從行,是命也夫,命也夫!余死,汝必為太史;為太史,無忘吾所欲論著矣。且夫孝始於事親,中於事君,終於立身。揚名於後世,以顯父母,此孝之大者。夫天下稱誦周公,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,宣周邵之風,達太王王季之思慮,爰及公劉,以尊后稷也。幽厲之後,王道缺,禮樂衰,孔子脩舊起廢,論詩書,作春秋,則學者至今則之。自獲麟以來四百有餘歲,而諸侯相兼,史記放絕。今漢興,海內一統,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,余為太史而弗論載,廢天下之史文,余甚懼焉,汝其念哉!」遷俯首流涕曰:「小子不敏,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,弗敢闕。」卒三歲而遷為太史令,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。五年而當太初元年,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,天曆始改,建於明堂,諸神受紀。
人:周公、孔子、太王王季、公劉、后稷
官:天官、郎中、周室之太史、顯功名於虞夏、太史令
地:龍門、河山之陽、會稽、禹穴(?)、齊魯之都、孔子之遺風、鄉射鄒、嶧、鄱、薛、彭城、梁、楚、巴、蜀、邛、笮、昆明、周南、河洛之間
山:九疑
河:江、淮、沅、湘、汶、泗、
時:始建漢家之封、幽厲之後、太初元年
其他:文武之德,宣周邵之風、改天曆、諸神受紀
討論:
1. 【天官】一辭的來源?
2. 【太史公】掌天官不治民。李零(2000):「史官只管天不管民,帶有旁觀的性質。這使他們在記錄史事上能比較客觀。」
3. 司馬遷在成為太史公前的教育及經歷:
- 出生於龍門,耕牧河山之陽。
- 年十歲,則誦古文。
- 二十而南游江、淮,上會稽,探禹穴,闚九疑,浮於沅、湘;北涉汶、泗,講業齊、魯之都,觀孔子之遺風,鄉射鄒、嶧;戹困鄱、薛、彭城,過梁、楚以歸。
- 於是遷仕為郎中,奉使西征巴蜀以南,南略邛、笮、昆明,還報命。
4. 【建漢家之封】,其封建之禮/儀若何?與【封禪】、【郊祀】的關係如何?
5. 司馬談一定要司馬遷任【太史】,其工作:
- 天子始建漢家之封,而太史公不得與從事:意即太史公必需要從事。但是漢武帝如何興其漢家之封(由誰主其事)?漢依秦制,秦始皇是否也做過同樣的事?
- 「為太史,無忘吾所欲論著矣」:司馬談已讓司馬遷完全了解其志願!
- 提周公「能論歌文武之德,宣周邵之風,達太王王季之思慮,爰及公劉,以尊后稷也。」,勉司馬遷能述祖;
- 說孔子「脩舊起廢,論詩書,作春秋,則學者至今則之」以補「幽厲之後,王道缺,禮樂衰」之敝;
- 孔子之後,「自獲麟以來四百有餘歲,而諸侯相兼,史記放絕。今漢興,海內一統,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,余為太史而弗論載,廢天下之史文」,仍未有太史能究此間之史以記之,為此司馬談亟要司馬遷繼其志以完成。
- 而司馬遷即自請「悉論先人所次舊聞,弗敢闕」,三年之後為太史令,「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」,在「太初元年,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,天曆始改,建於明堂,諸神受紀」。
6. 上段末,「太初元年,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,天曆始改,建於明堂,諸神受紀」改天曆(太初曆)後,「建於明堂」者何?【諸神受紀】是怎麼一回事?
參考文獻:
李零,2000。《中國方術考》。第7頁。
《》『』「」【】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